top of page
Keelung City Indigenous Cultural Hall

牡丹社150周年事件展
151 年前俄羅斯軍官來臺,參與 1874 年牡丹社事件,特地來臺觀戰!當時俄羅斯已察覺,福爾摩沙 戰略位置的重要性!同年 12 月,再派海軍軍官保羅·伊比斯(Pavel Ibis)來臺灣,他利用簡易地圖及指 南針完成西半島之行,用筆記及插畫記錄當時臺灣人物社會,留下寶貴紀錄。
2019年11月前往聖彼得堡俄羅斯海軍公文檔案館,拜讀1875年保羅•伊比斯俄文原稿史料。彼得大帝於1696年建立帝國海軍艦隊戰勝海霸瑞典國,
占領波羅的海東海岸後,此舉成為俄羅斯由路權大國發展為海上強國的轉折點,從此俄羅斯隨著歐洲時局變化,乘機發展海上武力遠渡亞洲,也對臺灣島產生微妙的變化。
1871年臺灣發生八瑤灣事件,俄方從日帝及各國列強手中獲得臺灣相關資料,除了垂涎中國大陸之外,目光也已悄悄鎖定臺灣島,三年後正式派遣軍方人士進入臺灣,1874年6月俄方首位軍官捷廉季耶夫(V. A. Terent'ev)因執行任務公然進入臺灣島,展開蒐集牡丹社事件資料任務,日後完成報告《福爾摩沙及日本征臺之役》,是繼清朝、美國、日本之後研究牡丹社事件重要史料之一。
展覽時間:6/11 至 9/26
展覽地點:基隆市原住民文化會館3樓
Project Gallery

bottom of page